2022年早安晨语
青春跟年龄没有任何关系,什么事都可能会有一个新的开始,有些事,如是可以想通,一秒就是所有,有些事,一生想不通,一生亦是禁锢。感恩的活在当下,不仅是对生命的尊重,更是一种莫大的福气。经历过,珍惜过,多好。 你可以一无所有,但绝不能一无是处。生活是一场演出,角色由你自己选择,你可以扮黑脸,也可以扮红脸,当然也可以一会儿扮黑脸,一会儿扮红脸,你可以扮演几个角色,喜怒哀乐,完全看你自己,结局也是你自己设定的。 生命在无声的流逝,每一次的心跳,都意味着岁月的远走。每一步,都是生命的痕迹。生命,或轰轰烈烈,或平平淡淡,但求问心无愧。回想自己曾经的一切,归结于珍惜生命,只因知道生命短暂,所以放开一切,勇敢追求。 当你看到别人不认可你的时候,你可以转身离开,但你没有权利强迫别人的认可。听到不相同的观点和不能接受的信阳时,我们可以辩论,但没有权利让别人安静。正如伏尔泰说的:“我不同意你的观点,但是我誓死扞卫你说话的权利。”同意不同的声音,其实这就是文明与尊重。 可能当孩子长大成人之后,他便不再麻烦你了;可能当父母不在人世的时候,可能就已经不在人世了;可能当爱不需要你的时候,他不再会来麻烦你了;当朋友可能不再那样钦慕的时候,他就不会再来麻烦你了。人其实就生活在麻烦中,在麻烦中解决问题,在问题中化解麻烦,在麻烦与被麻烦中升华自己。 静,是一种心境。世事浮沉,看淡则静。六祖慧能与弟子云集讲经,正值风吹幡动,乃问:“是风动还是幡动?”有弟子说是幡动,有弟子说是风动,慧能合掌:“不是风动,不是幡动,仁者心动。”凡尘入眼不入心,心不被其驱使,自然宁静。名利不必多,不损为佳;财宝为必旺,够用就好。静,也是一种选择。 那些风雨中轰轰烈烈的过往,终究无法抵御岁月的流逝,那些难以割舍的过往,也不过是一笔难以抹去的丹青。墨浓墨淡的行走中,心魂,化为横竖撇捺的文字,始终涂抹着身边人的喜怒哀乐。足步,踩踏着厚厚薄薄的人情世故,始终不能安稳的看待人间的悲悲喜喜。 不妨承认一下,认识到自己的软弱比假装坚强要有用的多。所谓的成长,就是越来越能接受自己本来的样子,也能更好的和孤单的自己,失落的自己,挫败的自己相处。谁都会有低落的时候,不要让它影响你向前就好,接受这些,然后去面对。 人一生下来,空白得像一张纸,人生,要懂得感恩。感恩,不一定是感谢大恩大德,而是一种生活态度,是一种善良的人性美。心存感恩,你的生活中才会少了许多怨气和苦恼。有感恩的心,你才会有好的心态,发觉更多的美好。 世界是不是完美,完全取决于心胸。心窄的人,以苛求完美的心态,活在不完美的世界,是人生最大的错误。心如止水的人,是了悟了残缺是人生的常态,从而学会了宽容一切不完美。因为宽容,所以原谅;因为原谅,所以安然。安然自若看世界,可爱的人和事会多起来。 慢慢的懂得,一切从平淡中开始,在平淡中寻一份本真;在平淡中寻回自我;在平淡中寻得轻松。浮躁的社会里,就把“淡然”二字悟懂,你的人生便是从此悄然无声的绽放着漂亮色彩。 冬去梅花落,春来百花开。每个季节都会盛放或凋谢一朵花,每段岁月都会经历或藏有一段情,每段年华也都会记录或存有花样的青春;我们每个人都是相同的,拥有着四季和雨水,我们每个人也都是脆弱的,等待着风韵的迟暮。人生,只不过是一场云来雁去的过往,把握好每个季节,每场相遇,生命才会充中意义。 生活中时常有磨擦的事发生,或是因为工作上的不快,或是因为情感上牵扯不清的记忆,在情感的泥潭里走不出。假如这些事都放在心里而不去释放、忘记,那么心灵重负会太多太多,就会觉得很沉重,进一步影响生活、影响心情。所以我们要不断的学会释怀,用一种豁达的心胸面对生活,那么,生活就会对你笑。 假如能放下自我的执着心、自私心、苦恼心、追求心、厌恶心、不耐烦心,那时就能见到佛性。简单来说,如何放下是师父教的,见到佛性或智慧的显露却不是任何人给的,连佛也无从给你,那是你自己本来就有的,修行的过程就是回归你的本心的过程。 做人要能吃亏。人生一世,生不带来,死不带去,斤斤计较,反而会舍本逐末,往往失去的也许更多。真正聪慧的人,不会在乎表面上的吃亏,他们看重的是实质性的“福利”,因为能够吃亏的人,往往是一生平安,幸福安然的。能吃亏是做人的一种境地,会吃亏是处事的一种睿智。 此岸,彼岸,终究是尘归尘,土归土。一季绯红也只是一季花凉,几许鲜艳,几许妩媚,几经风雨,尘埃落地。活着,就要慢慢老去,途径坎坷,感受悲喜,生命最后是寂灭。缘有长短,人有来去,再深的情也会淡泊,再浓的意也会无痕,初见永久不会再见。